目前正值中国大陆限塑令出台两周年,环友科学技术研究中心邀请到多名国内关注限塑问题的人士,与来自媒体、民间组织的代表一起讨论了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以及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限塑政策,并对今后一段时间内限塑在大陆的推广提出了建议。
民间限塑政策研究小组负责人毛达先生首先就限塑令的法源、内容、效果以及政策调整等提出了十个问题,他对限塑“一刀切”的做法表示的质疑,认为各类零售场所的特点相差很多,对收费制度的适应条件也不相同,政策应该针对不同的商家提出不同限塑方案,而不是“一刀切”。
环友科技的限塑和包装项目官员杨纬和先生则分析比较了世界多个国家或地区的限塑政策,他首先对国内外已经出台限塑政策的国家和地区进行了统计,并对各地的限塑水平和限塑方法做了分类总结;然后重点分析比较了中国大陆与爱尔兰、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美国等地区限塑政策的差异,建议大陆将塑料袋“有偿使用”改为征收“环境税”,将目前的限塑重点放在规模经营的连锁超市或卖场,长期跟踪限塑效果并对政策做出调整。
自然之友调研部台湾籍志愿者赖伟杰先生最后向大家介绍了台湾地方政府在制定、出台和实施限塑政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方法,这些经验对大陆完善限塑政策非常有帮助。
沙龙得到了媒体、民间组织的广泛响应,与会代表中还包括来自日本和韩国的环保人士,大家纷纷对大陆的限塑政策发表看法,共同为我国限塑政策的深入推广实施出谋划策。会后,中国日报在第一时间报道了此次沙龙。
背景:中国大陆自2008年6月1日开始实施限塑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在所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两年来,“限塑令”的执行状况喜忧参半,在规模经营的连锁超市、卖场等零售场所限塑执行良好,但是目前有反弹的迹象;在其他商品零售场所,如商场和集贸市场,不仅“有偿使用”规定的执行度很低,而且已被禁止的超薄塑料袋仍然泛滥,导致各方对政策的执行力普遍感到失望;另外,政策在一些关键问题的解释上存在疑问,社会各方对政策的混乱理解也不利于其顺利的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