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力发展并提高冷链技术,制定我国冷链物流标准。
规范我国冷链物流企业的业务操作,借鉴并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先进的冷链技术,加大农产品产后低温贮藏、加工、和运输的投入。提高农产品采后低温加工包装技术。改变我国绝大部分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流通环节上损失率高的现状,提高行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2.通过并购等方式,促进我国传统冷藏运输企业向专业低温物流企业转变
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传统的冷藏运输企业必须在整合原有资源基础上,通过并购等形式,拓宽物流服务领域,向现代专业低温物流企业转变。使传统的冷藏运输企业变成集仓储、运输、加工、配送及其他供应链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具备冷链专业运作水平、先进管理技术和经验的专业低温物流企业。
3.尽量缩短流通环节,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要尽量减少流通环节,以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创造条件让仓储式会员店、连锁超市、便利店等向农产品生产基地或产地批发市场集中采购,缩减作业环节,建立直接有效的流通渠道。
4.组建行业协会,促进我国农产品供应链行业发展。
行业协会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协调市场主体利益、维护行业公平竞争和促进行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5.加强蔬菜等农产品的质量体系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强化质量追溯机制
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过程的关键控制点在于产前的生产环境质量控制、产中的化学危害控制和动植物疫病控制、产后的有害微生物污染控制等。因此,监管重点要放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农业投入品市场管理;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生长激素等的合理使用和动物疫病的有效预防;初级农产品的包装储运等。
要建立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企业法人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建立质量责任追究制上可通过建立生产档案记录制度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来实现对产品的质量监控。生产档案记录制度为质量追溯提供生产过程控制的依据,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的建立,可以强化生产者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
6.加快立法进程、完善认证制度、开展例行检测、发布质量信息。
要尽早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有法可依;要进一步完善质量认证制度,在继续开展无公害产地认定和无公害产品认证这项引导生产者安全生产措施的同时,加强对获证产品的质量监督抽查,对抽查发现的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实行清除淘汰制度,全力维护和保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声誉;深化例行检测制度,加大政府监督力度,建立部、省、市、县四级监督检测网,发布质量信息,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向全社会发布初级农产品农药、兽药残留等检测信息,扭转因农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个别生产企业不按无公害标准组织生产的侥幸心理和消费市场鱼目混珠,优质不优价现象。